海蒂和爷爷观后感300字小学作文

时间:2024-01-16 19:58:59 作者:皮皮侠 字数:26253字

《海蒂和爷爷》是阿兰葛斯彭纳执导,阿努克斯特芬、安娜申斯等主演的德国剧情电影,该片于2015年12月10日在德国上映。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分享了海蒂和爷爷观后感,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一

今年截止今日看过最治愈的电影莫过于《海蒂和爷爷》了,这是好友L浪推荐于我、并于当晚抽空看完。既然是治愈系,那么肯定感悟颇多,便从自己角度随即写下观后的部分感想罢了。

电影内容很简单,即从小失去父母的海蒂由姨母抚养,姨母后因工作原因将其托付给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性格孤僻的海蒂爷爷,期间善良可爱的海蒂结识了牧羊小伙伴皮特,后姨母将海蒂寄送托付到富裕的克拉拉家,中途几经波折,海蒂忘不了对爷爷的思念,后重新回到爷爷身边并帮好友克拉拉重新回归自己的故事。

从电影背景、人物、情节,让我也自然而然想到了我的童年,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遂写下此感。

1、雄伟的阿尔卑斯山VS牧羊小木屋居所。阿尔卑斯山是当地牧民生存之基,一栋栋零星的小木屋建在半山坡上,是那么的自然、朴实、纯粹。三无成群的羊群、随风而动的野草、绿意盎然的缓坡、竹筒石槽的泉水、随坡而筑的小径、抬头即见的魏岩、深度可测的陡崖、斧头开劈的木头、光脚乱跑的孩童、长大牧羊的梦想。.。.。.电影中的这些画面,我童年生活的影子,可以说均可以从电影中找到。小时候,家面朝的是巍峨雄山,同样的小木屋,同样的野径,同样的童年破碎的梦想。

2、善良可爱的海蒂VS调皮的皮特。海蒂和皮特因牧羊而相识,皮特长大后的梦想是成为牧羊人,他认为读书没有用,他也对读书不感兴趣,他很单纯,偶尔也会有小偷似的可爱。海蒂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候以及和皮特在山上牧羊的时候,是她最快乐难忘的时刻,因为这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只有随心而行的无拘无束,也许这也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我小时候放假也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间嬉戏、一起玩着度过暑假、一起去满是蜂窝的林间砍柴、一起到田坎放牛、一起下河游泳、一起玩“牛板筋”枪、一起挤在一间木屋里面看电视连续剧。.。.童年,总是这样美好。

3、多愁善感、锦衣玉食的克拉拉VS简单纯粹、执着善意的海蒂。克拉拉是一位善良的人,尤其是在家教的咄咄逼人下她处处袒护着弱小的海蒂,但同时她也是一位极度忧郁的人,源于她不幸的处境。海蒂不习惯于过多的礼节、她平日偷偷的囤积面包仅仅是为了让掉牙的皮特奶奶能够吃上软软的食物,这样纯洁无暇的海蒂,谁会不喜欢呢?海蒂即使居处富庶的生活,仍会日夜思恋居住在远在千里之隔的阿尔卑斯山坡的爷爷,为了搜寻山的痕迹,小海蒂勇敢的爬出窗户、独自爬上当地最高的楼塔来探寻家的记忆,心碎的事映入眼帘的即是层层楼宇和工业时代所带来的浑浊气息。类似的场景,我小时候也有深深的印记,小学五年级第一次离家宿校、初中第一次进入陌生的中学和面临陌生的同学、高中到百里之外的雾都,看到电影中海蒂的情景,我很多模糊的记忆也会油然而生。

4、沉默孤僻的爷爷。爷爷很古怪、性格也很孤僻,周围邻居、小镇居民都对他有颇大的微词。从最初他对小海蒂的冷漠到与小海蒂的互依互存,折射出他对小海蒂真正的爱。从爷爷的角度,这份爱无法用文字来书写和过多的言语表达。爷爷是土生土长的阿尔卑斯山牧羊人,他最初从没打算让海蒂上学,但愿海蒂最后能够完成她抒写文字的梦想!

过大的贫富差距悬殊、物质永远取代不了精神的满足、工业革命下的欧洲气息、绅士阶层。.。.。.。观看影片后的感想是不可能用这千多文字就能表达完了,受限于思维,只能写出这些了,强烈推荐没有看过的朋友去看看噢。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二

朋友圈里看到钟杰老师推荐的这个电影,带着好奇心点开了这个电影:

画面一开始,出现了绵延的山脉,一个穿着漂亮裙子的女孩走在绿色的草地上,仰望着高空中翱翔的鹰,伸开双臂享受着飞翔的感觉。一会儿她脱掉了那身漂亮裙子,甩掉了帽子,在草地上快乐地奔跑。女孩就是主人公海蒂。

这样一幅唯美画面,你绝对想象不到小女孩的命运是那样的悲惨:海蒂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伶仃飘零,所幸得到了姨妈的收留,然而,这照顾却不能够持久,最终,海蒂来到了阿尔卑斯山,投奔住在那里的爷爷。后来阿姨又把她卖给了一个富人家,做任性孤僻的小姐的玩伴。虽在富裕的人家里,吃的穿的住的都比那个放羊为生的阿尔卑斯山好,但是小海蒂还是日日夜夜思念那里的爷爷和玩伴皮特,同时,由于思念过重,压抑成疾,使得小海蒂患上了梦游症

当主人得知小海蒂的梦游是思念忧郁成疾而致后,好心的主人决心将海蒂重新送回爷爷身边,就这样,海蒂又重新回到了那个无拘无束美丽无边的阿尔卑斯山。海蒂写信邀请克拉克

,开明的奶奶亲自将不能行走的孙女克拉拉也送到阿尔卑斯山,与海蒂居住、玩耍一段时间。没想到,最终,克拉拉的腿竟然可以站起来了,给了所有人一惊喜!

看了这部电影,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拥有一颗善良和开朗的心,可以让事情好转起来。海蒂的遭遇很可怜,姨妈不能继续抚养她,爷爷开始的时候拒绝接纳她;她都没有抱怨和怨恨。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第二、与不如自己的人比较,就会发现原来曾经很苦的自己其实也是很幸福。到皮特家玩耍,看到皮特的奶奶不仅眼睛看不见,而且也吃不了硬面包,于是海蒂对爷爷感慨他们相对于皮特的奶奶,已经是很幸福了。并由此,记下了奶奶不能吃硬实物,后来在富人家看到软面包,偷偷为奶奶保存起来。那么小的孩子,心里就已经开始关心别人了。

第三、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不要盲目听信于别人。有一天小伙伴皮特说爷爷曾杀过人,海蒂开始畏惧爷爷,爷爷告诉海蒂,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听信于别人。对于任何一件事,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第四、要想让孩子热爱读书,不用去给她讲读书好的大道理,只需要让她自己发现读书的乐趣之后,她自然会喜欢上读书和学习。克拉拉的奶奶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奶奶,晚上给海蒂读童话故事,通过故事将海蒂的注意力吸引住后,在高潮部分停下来,让海蒂自己从书中找答案。于是,海蒂识字速度倍增,很快就可以自己读故事书了。我们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时,要抓住教育契机,关键时刻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有梦想就要勇于去实现,不要害怕别人嘲笑,别人的嘲笑是因为他们的世界很小。克拉拉的奶奶送给海蒂一只漂亮的笔和本子,但是海蒂并没有表现出兴奋,奇怪之余,奶奶问海蒂为什么不喜欢,海蒂说她在村里课堂上说出自己“想写故事”的梦想被孩子们嘲笑的事情后,奶奶语重心长的告诉海蒂,“你看过的世界,要比村里那些孩子要大很多,所以不要害怕被他们嘲笑,他们嘲笑是因为他们知道的世界太小。。。。”正是这句话,鼓励海蒂,勇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开始在自己的本子里构思自己心中最美的故事。

第六、每个人都有缺点,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忽略缺点,可能就会收获一辈子的朋友。首先是小伙伴Peter偷吃海蒂的奶酪和香肠,虽然海蒂发现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大对方的缺点,而且一直记住对方的优点,使得与皮特保持特别好的友谊,而且,皮特作为回报,也带海蒂看过许多他发现的美丽景色。其次是,富家小姐克拉拉,长久无人陪伴之下养成的任性孤僻的性格,海蒂一直陪伴着克拉拉, 和克拉拉聊天,带着她玩耍,由此也慢慢打开了克拉拉长久孤僻的心结。当海蒂要离开,重新回到爷爷身边时,克拉拉跟自己的父亲大喊大闹,想要自私的永远霸占海蒂,甚至因海蒂的准备离去而不理海蒂后,海蒂依然把她作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多次写信给她,并欢迎克拉拉能够到阿尔卑斯山来找她玩,正是因为包容和真诚,打动了任性、自私、孤僻的克拉拉,在奶奶的带领下,来到了阿尔卑斯山,并在此发生了腿可以治理的惊喜。海蒂永远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所以她的生活很幸福。

希望自己做一个像海蒂一样的人,热爱生活,以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三

今天,我看了《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片,令我有不一样的感受。

《海蒂和爷爷》这部影片是根据约翰娜斯→shubaoc.com←比的长篇小说《海蒂》这本书。《海底》这本书在英国家喻户晓,也同时出了很多电影改编版。主要讲了一个孤儿和她爷爷的事。

《海蒂和爷爷》这篇文章的开头,讲述了父母两亡的海蒂正在被他的小姨送往爷爷的家里。海蒂第一天和爷爷相处的不错,爷爷让海蒂和披得一起去放羊,两个人相处得很好。披得聊到了海蒂的爷爷,说她的爷爷杀过人,海蒂听后不想和爷爷在一起,但爷爷安慰她后海蒂也和爷爷和好了。

之后,小姨把海蒂带到一个大户人家里,这个大户人家有个瘫痪女孩叫克拉拉,克拉拉由于海蒂的到来十分高兴,之后也教海蒂餐桌礼仪,认字等问题。但由于海蒂从来没有上过学,一直遭受女管家的训诉。之后,大户人家的主人,也就是克拉拉的父亲和奶奶来到了这里。女管家当面吐诉海蒂的不好,克拉拉的奶奶没有怪罪。反而让海蒂认真学习。

之后,海蒂因患忧郁症和相思症回了老家和爷爷一起生活,克拉拉没有人陪伴,于是来找海蒂。在海蒂的帮助下,克拉拉终于能走路了,至次,故事圆满结束。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四

海蒂从小就没有父母,她跟她的姨妈生活在一起,但是后来有一天姨妈在城里找了一份新工作,她只能把海蒂送到她爷爷那里,她爷爷住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爷爷是一个非常不爱说话,外表冷漠的老人,甚至看上去非常的凶。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海蒂和姨妈到了阿尔卑斯山下,只见白云蓝天映衬下阿尔卑斯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羊群点缀在绿草中间,一片生机勃勃,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海蒂一下子便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半山腰,有两座小木屋子,那就是她爷爷的住处。姨妈把她送到了爷爷家里,就匆忙的离开了。可爷爷最初并不喜欢这个小孙女,还准备把她送到孤儿院,他找了牧师。可是慢慢地小海蒂天真可爱,懂事体贴感动了爷爷,爷爷就开始改变了看法和态度,对她逐渐的好了起来。

海蒂开始了放羊生涯,在这期间,他还认识了好朋友彼得,他也是一个放羊的孩子。他们俩一起放羊,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看白云,十分开心。慢慢的,他们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姨妈把她送到城里,托付给了一位非常富有的家庭,和这一家的女孩儿克拉拉一起学习,克拉拉腿有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但是她对海蒂充满了友善和依恋。

虽然这里生活很富足,但他还是非常想念阿尔卑斯山,想念爷爷……一天她终于被送回来了,她看到了阿尔卑斯山,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爷爷和彼得。她和爷爷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又开始了快乐的生活。后来克拉拉也来到了阿尔卑斯山,她也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在一次提蝴蝶的时候,她竟然发现自己能够站立起来了,并且学会走路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兴奋和感动。我被阿尔卑斯山脉的美景所吸引,而且我特别喜欢海蒂这个人物,因为她不仅天真可爱,性格开朗,而且心地善良。她特别看重、珍惜她和爷爷之间的亲情,她和克拉拉、彼得之间的友情。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五

最近很多人又被电影《海蒂和爷爷》圈粉了。电影中阿尔卑斯山无比清澈美丽的风景,每一帧的画面都能设置成桌面背景图,美得让人室息。

加上电影中出场的人物都是欧洲十九世纪的精致装扮,束腰、挺直腰板的女士和富有绅士风度的男性也让不少观众沉湎其中的美好。

孤儿海蒂被姨母迪蒂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于高山的祖父一同生活。活泼的海蒂在这里如鱼得水,不仅收获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 饰)的友情和孤僻祖父的亲情,还与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

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现,连哄带骗将海蒂卖到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从此,目不识A的海蒂成为了小姐克拉拉的伴读。克拉拉幼年丧母,大病一场再不能站立,只能被困在豪宅中与轮椅相伴。父亲(马克西姆·梅米特 饰)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寂寞的克拉拉把海蒂当成了救命稻草。海蒂能适应泽塞曼家的新生活吗?远在天边的祖父和彼得还能再见吗?克拉拉的腿还有好起来的希望吗?

海蒂失去了父母,于力失去了孩子,他们是两个被抛弃的人,恰好填补了对方缺失的部分。来到克拉拉家,海蒂有了新衣服、新鞋子,有了食物,有了温暖的大床,她什么都有了,可是没有了爷爷、雪山和羊群。

特别喜欢她和爷爷第一次见面到分离的那一段,很细腻很感人,只是两个人的戏却让人时时揪心又感动,很抓人。三个小演员演的都特别好,都很可爱。当然阿尔卑斯山的风景功不可没!

剧本据说被翻拍过三次,没有看过之前的,无从对比,但单看这一部的话,感觉已经很完美了,一个乐观的孩子眼中的世界。

很多次,我都以为剧情会急转直下,成为一个悲剧,让观众永远遗憾在美好的回忆里。因为痛苦往往会比幸福让人更加难以忘记和无法释怀。可是我错了,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一部简单而美好的童话故事。

伴随着影片优美而轻快的音乐,时而漫步在阿尔卑斯山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时而徜徉于法兰克福车水马龙的晨风中。无论是坐在雪橇上一路沿山坡急速滑下时富有节奏的动感,还是在城市里最高的高塔上俯瞰芸芸众生时那种浩瀚的寂静,都在导演炉火纯青的镜头语言里体现地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就像冬天的炉火,夏天的冰激凌,温暖、甜美,没有多少波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充满原始野性和天真的女孩海蒂,就像一阵风卷过,融化了坚冰一样的爷爷,把生命力传染给每个人,阿尔卑斯山的秀美风光和温情脉脉的故事在眼前徐徐铺开,果然大自然和孩子是最好的治愈。

克拉拉的祖母是多么睿智的老人啊!影片的细节特别感人,比如爷爷赶着做出来的椅子,因为思乡而梦游的海蒂,克拉拉追逐的蝴蝶,看这部影片,就好象多了很多亲人,好象置身在阿尔卑斯山。

我觉得本片最令我喜爱的在于,除了姨妈和小海蒂以及克拉拉的奶奶,其他人物都是饱满的,善与恶并存的。彼得是贪吃又自私的,克拉拉是自私是有公主病的,爷爷是不近人情、固执的,女管家是势力的,或者说是带有歧视的。

克拉拉的父亲是过于自尊与厌恶自然的,村民是喜欢传谣又冷漠的。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类本性是善与恶的矛盾体。

海蒂一直用自己善良积极的正能量,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因此引发了人们的思辨,并让人们去反思循规蹈矩的生活和自由的灵魂究竟哪一个更重要?两者是否可以兼得?

而克拉拉对自由的向往似乎已经解答了这些疑问,当她与海蒂一起玩耍,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之时,她不仅双腿可以重新走路,同时也告别了孤独冰冷的生活,因为海蒂让她有理由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内心一直相信真善美的存在,就一定会用眼睛发现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

最好的爱,莫过于心中对美好的向往,而最好的自由,莫过于心中对美好的那份信仰。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六

周二,我观看了《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小女孩——海蒂的故事。小海蒂5岁时被送到山上的爷爷家。她用她那颗善良的心帮助饱经沧桑、性格孤僻的爷爷变得开朗起来;使不能走路的女孩克拉拉拥有了生活的勇气,奇迹般地摆脱了轮椅恢复了行走能力;就连双目失明的奶奶也在她的帮助下,心中充满了光明……

海蒂虽然年纪小,但却有着一种感人的魅力。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面对不幸的生活,她热爱生活并且善于感染别人也爱上生活。她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她以她的善良帮助别人使他们变得乐观向上。

海蒂就像太阳一样,无私地奉献出自已的光芒和温暖。她用爱使得周围变得温暖起来。她的爱不是对别人的大恩大德,她的爱渗透在她的每一句提醒的话里;她的爱表现在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里。

世界就是这样,也许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公平、很多不幸,但是只要我们心向阳光,那便会是一路繁华!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七

昨天晚上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德国电影《海蒂和爷爷》,影片讲的是:单纯可爱的瑞士小姑娘海蒂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海蒂的姨妈为了不给自己增加负担,就把海蒂丢给了在山上居住的爷爷。一开始爷爷并不喜欢孩子,原本是打算第三天就把海蒂送走,但是被海蒂一次次纯真的笑容和拥抱感动。

和海蒂一起放羊的皮特对海蒂说:“镇上人都说,爷爷是个杀人犯!”海蒂有点害怕,但爷爷告诉她:“你是相信你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别人的话?”海蒂想了想,笑着跑过去拥抱爷爷,爷爷被海蒂感动了。在原本要送海蒂走的那天,专门给海蒂做了一把椅子,并告诉海蒂,永远都可以去和皮特一起放羊。但是到冬天了,皮特要上学了,海蒂没有办法上学,因为爷爷不能去镇上,镇上的人都讨厌害怕爷爷。看着海蒂每天闷闷不乐得趴在窗台,爷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第二天爷爷做了个雪橇,带着海蒂滑到皮特家,见她的好朋友。

皮特奶奶是个盲人,而且因为年纪大,咬不动硬的面包。善良的海蒂把这件事记在心里。

好景不长,海蒂姨妈又来到镇上,说要带海蒂去过好日子,爷爷不愿意她带走海蒂,但是姨妈欺骗海蒂说爷爷和她都想海蒂过上好日子,骗走了海蒂,把海蒂卖给了城堡里的富裕人家,当这家小姐的玩伴。城堡的女管家非常严厉,对海蒂的一举一动都满是嫌弃和不满,但小姐芭芭拉很喜欢海蒂。虽然海蒂在城堡里过的衣食无忧,但她还是想回到山里,回到爷爷身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因为有了巴巴拉的奶奶和医生的帮助,城堡的男主人决定送海蒂回家,但是芭芭拉很伤心,她觉得自己唯一的朋友抛弃了她。海蒂把爷爷送给她的木头老鹰送给芭芭拉,并告诉她一定要来山上看她。

海蒂终于回到了爷爷身边,而爷爷也因为海蒂开始和镇上的人相处,冬天的时候他们就从山上下来,到镇上生活,春天又重新回到山上。海蒂也没有忘记给芭芭拉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于是收到信的芭芭拉与奶奶一起来到山里。

在山上,没有什么贵族小姐,也没有什么规矩,芭芭拉和海蒂一起睡在稻草里,一起抱着木碗喝羊奶,大口吃奶酪。芭芭拉不能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皮特叫海蒂一起放羊,海蒂没有办法扔下芭芭拉。皮特因为嫉妒,把芭芭拉的轮椅推下了山崖。芭芭拉没有轮椅了,只能由爷爷背着上山找皮特算账。

在山里,芭芭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她竟然慢慢站起了身,海蒂和皮特也惊奇的搀扶着她。芭芭拉学会了走路。其实芭芭拉原本是会走路的,只是因为妈妈去世,难过生了病,没有办法走路。芭芭拉的爸爸原本埋怨奶奶把女儿送到这个又脏又不安全的地方,但看到芭芭拉会走路,也很感动。故事最后,所有的一切都结束得很美好。

因为善良的海蒂,爷爷找回了自己的柔软和镇上人和解。皮特不再自私,去帮助芭芭拉。芭芭拉走出禁锢自己的牢笼。芭芭拉的爸爸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女儿的方式。

其实海蒂很简单,她就是想要自由。相信和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她的善良一点一点地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有时候我们不要把每个人每件事情都想象的那么复杂,也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只要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一切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的。

越简单,越幸福!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八

《海蒂和爷爷》一直都是一部充满浪漫色彩的电影,其豆瓣评分为9.2分,可谓是近代电影之中最出彩的几部电影之一。

剧情梗概如此:孤儿海蒂(阿努克·斯特芬饰)被姨母迪蒂(安娜·希恩斯饰)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于高山的祖父(布鲁诺·甘茨饰)一同生活。活泼的海蒂在这里如鱼得水,不仅收获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饰)的友情和孤僻祖父的亲情,还与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现,连哄带骗将海蒂卖到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从此,目不识A的海蒂成为了小姐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饰)的伴读。克拉拉幼年丧母,大病一场再不能站立,只能被困在豪宅中与轮椅相伴。

在剧情之中,最令人们震撼的一幕就在于最后的桥段中,海蒂的朋友克拉拉在大自然的魅力之中重新恢复运动能力的那一段了,使人们拍案叫绝,并赞叹自然的壮丽与宏伟。

但是这无形间烘托出了近代人们心中一个充满矛盾的命题,在我们面对自然的时候,我们应该是向以前那样谦恭,还是应该奉行人本主义呢?这一问题还能被分解为两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奉行人本主义,那么我们能摆脱原本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人类价值与人类审美吗?假如我们能够摆脱原本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人类价值与人类审美,那我们能摆脱先天就刻在我们基因之中的种群知觉吗?

而如果我们不能摆脱,那么我们谈何对自然做到绝对的澄清,以及澄清后的谦恭呢?因为我们的谦恭,也只是表现在人类价值,人类种群本性上的谦恭而已。

我们当然是需要尊重自然,但是我们无论怎么去澄清,说自己有天赋的道德也好,有一种纯粹的利他主义也好,我们也始终无法脱离“人类”的类本质,去真正的度量自然,而是以人类的“类本质”与尊重自然。因此,在我看来《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是表面的,给人带来的震撼是直观的,但是中介后的观念才是引人深思的。我不推崇人们直接的去取用《海蒂和爷爷》所带来的价值,而是去反思真正人类所处的境地,以及反省我们主观之中的各类成分。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篇九

海蒂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伶仃飘零,所幸得到了姨妈的收留,然而,这照顾却不能够持久,最终,海蒂来到了阿尔卑斯山,投奔住在那里的爷爷。在村民们眼中,爷爷是个倔强而又古怪的老头,对其敬而远之,然而海蒂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发现了爷爷深藏在内心的柔情,一老一少两人卸下心防,相依为命。一个名为皮特放羊男孩成为了海蒂的新朋友,两人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

但好景不长。贪婪的姨母黛特试图将小海蒂骗走买给富贵人家做富贵小姐的玩伴。善良的海蒂和主人家的残疾女儿克克拉培养出亲密的友情。可是海蒂在城市里待久了,很是思念家乡和爷爷。于是小海蒂常常梦游,医生建议把小海蒂送回家乡。可是克克拉的父亲不同意。因为有海蒂在,克克拉开朗了许多。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将海蒂送回了家乡。

而克克拉不同意,海蒂只好告别克克拉回到爷爷家。后来克克拉渴望和海蒂再次相聚,也来到山上和海蒂一起生活。在海蒂的帮助下以及心理的驱动下重新站了起来。和海蒂一起奔跑……

海蒂是一个天真可爱无邪的孩子,在她的世界里,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海蒂心思单纯,待人和善。她不会因为到了城市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而忘记了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