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傅雷家书读后感2022【5篇】(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以供借鉴。
傅雷家书读后感2022 1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傅雷家书》中傅雷就曾这般告诫过傅聪,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与启迪。或许,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多幻想难以抵达,真的有许多期盼望不可及,可能真的如傅雷所说,所谓的理想,所谓的完美,很多事我们难以实现的梦罢了。
但是,我相信傅雷的本意绝不是这样,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多休息一点罢了。我也不愿如此轻易的放弃,我也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无法启迪那梦想的彼岸。不然自古以来,有为何有那么多文人墨客、沙场名将,奋不顾身地追求理想、追求完美呢?
自然主义创始人左拉曾说过:“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的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理想,这一飘渺却又崇高的道路,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止。它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是人类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我们不应放弃,也不能放弃。
理想的道路需要我们完成。当然,却非必须做到完美。然而,这努力的过程中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一片更广阔的风景以及未来那段更加辉煌的道路。
所以说,那些没有追求理想幻想的人才是最不幸得把。仅仅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放弃了所有,放弃坚持。最后,坚持放弃。
我坚信,曾今望不可及的东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迟早会碰到。而到那时,或许又会有新的“梦”在等着我们了。
理想的道路就是这样,永无止境,永无彼岸。但,只要我们坚持的走下去,途中的风景,却是拥有比彼岸更加靓丽的风景。
傅雷家书读后感2022 2
《傅雷家书》,翻译家傅雷与儿子傅聪的信。在这里,傅雷和夫人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对傅聪的关心和爱。傅雷父子像朋友般亲密一起讨论音乐和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在傅聪陷入低谷时,傅雷和夫人给了他无限鼓励。
傅雷在与儿子写信时毫不吝啬自己的语言,把想说的都说出来,非常详细。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说到,自己把他当成讨论音乐、艺术的好对象。所以他们之间才会无话不说吧。还有一封信中写道:“和你的话是说不完的。”这样的关系多么令人羡慕。
大概在每封信里,傅雷都会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想念吧不用管其他,只和儿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用遮遮掩掩的。在这本书里能看到浓浓的父母爱。能培养出大钢琴家,跟傅雷家优越的条件想必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跟家教也有关系。在那个年代下,他们家的条件和教育都是属于顶尖了吧。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才使得傅聪童年生活枯燥无味,只能一直练琴而不能像其他小孩那样快乐地玩耍嬉闹。虽然童年的不幸造就了未来的成就。傅雷家的教育虽严,但不死板。比如,在弹钢琴上,傅雷很支持傅聪尽情发挥,还和他一起讨论。这说明傅雷是尊重孩子的,而不是让孩子只许规规矩矩听他的话。傅雷的教育方式值得每一个家庭学习、借鉴。
这本书能让人融入其中,感受到傅雷家的气氛。傅雷与儿子常常写信,这样远在他乡的傅聪能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能轻松一些。可以看出,傅雷与傅聪都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因为他们信中关于音乐的事占了很大一部分。这更使得他们间有话题可聊,有说不完的话,感情更深。又有多少人,跟父母没有话题聊,与父母日渐疏远,直到父母离开才追悔。
《傅雷家书》肯定不会是普通人家所能及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都是有知识的人。朱梅馥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努力学英语。这个家真是充满了文艺气息呢。
看了《傅雷家书》,更希望能在这样的家中生活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2022 3
放下《傅雷家书》的那一刻,我心中涌起无数感慨,久久不能平静,信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和细心呵护。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工作认真、严谨。教育子女严格、耐心。无论是学习上遇上的难题、还是日常生活琐碎、思想感情方面他都给予帮助、关心、理解。虽然他也曾打骂过孩子。读到这里的一瞬间,我想到了父母打骂我时的情景,对父母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理解。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若父母不关心我,不在乎我,不是为了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何必事无巨细地操心、严格地要求我呢?我就像一颗小树苗,需要父母的细心照顾为我提供阳光雨露,使我枝繁叶茂;更需要父母对我鞭策指引,使我杆直入云。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成为顶天立地的可用之才。今后我要好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打造出一个完美的自己,不辜负父母的期盼。
傅雷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教育孩子要谦虚谨慎,做事严谨;困境中不气馁,成功面前不骄傲。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这是我最喜欢的句子。她已成为我的座右铭,让我在每一次竞争中不再注重成败,只尽已所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成绩。
傅雷与孩子们之间,不仅是父子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他是孩子们倾诉的对象,是孩子们的知己,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提灯人。父母与子女消除了隔阂,拉近了距离,交往变得轻松无比,是东方式教育的成功典范,无数家庭学习的模板。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到许许多多启发,她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培养出更多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人才。
致敬合格、优秀的父母
傅雷家书读后感2022 4
一封家书,饱含着异地亲人之间那浓浓的亲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能体现出家书的可贵之处。在《傅雷家书》中,不仅仅只有让他人动容的亲情,还有那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我想,在这本书的背后,作者不仅仅是想让我们体会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更是要借助傅雷夫妇对孩子的“唠叨”,来教育我们,传递他们信中所写的做人的道理,在静默中展示着父母的关爱,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传授生存的知识,分享艺术的美。
在一封封信中,更多的是父母和孩子在唠家常,这也表示了在他们心中,亲情要高于一切。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在父母的唠叨中渐渐成长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也在不胜其烦的重复一遍又一遍,我们可能会觉得烦心,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我们有未尝不知道这是父母的关心,即使许多人有时会克制不住自己,做出什么与父母对立的事。所以以后,我们更应该要知道回报父母,他们对于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自出生以来,对我们成长最好的养料。
承载在这一张小小的纸上的东西,可以说很轻,轻如鸿毛;也可以说很重,重若泰山。它不只是一纸家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傅雷通过家书,传达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也带着对傅聪一次次成功的欣慰和鼓励。傅雷教育孩子以“先做人”为底线,由此可见,他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极为严格的,但在严格中又透露出隐隐的关爱,指导他做一个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人。
在浓郁的亲情中,纵有千言万语,都将只传达出对亲人的问候。哪怕身隔千里,也斩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身为一名学子,我们应谨记,百善孝为先,做人不能忘本,让“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2022 5
其实,当我一开始看《傅雷家书》时,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大男人的文笔,特别是第一篇中傅聪的离别时的情景,看上去竟像是生离死别。但在这其中,我也发现,傅雷是一个让我震惊的父亲:他爱孩子,但不惯;他疼孩子,但不过。
他曾在书信中批评儿子太冲动,做出要去苏联进修钢琴的决定。他忍着腰痛,写下长信,理性而清晰地写下了波兰和苏联老师的比较,他说:“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细细读来,让人感觉,这好像是一位长者在细心而仔细地教导后辈为人处世的经验,告诉他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这其中我又看到了一个谦虚而恭敬的父亲,他为儿子进行教导后,并没有直接命令儿子:你必须听我的!而是幽默地说:“假如你还不以为我顽固落伍,而愿意把我的意见加以考虑的话,那对我真是莫大的‘荣幸’了。”严肃而不失幽默,理性而不失温情。
也正是如此,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也许是世间总是巧合不断,我与傅聪一样,常年与父亲相隔两地的。但每当相见时,他总会用他那双饱含深情的眼睛看向我,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仅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用他的大拇指轻轻摩挲着……我似乎在他心里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父亲有一个恼人的“毛病”:老是给我打电话,没事也打,有事也打。常常是周五时,还没有到家,电话已经“叮铃铃”地响了好几次了。有时电话铃一响,奶奶看到那串137开头的熟悉号码,就会条件反射的叫我接电话。我老会想:是不是每个父亲都会像我父亲一样,在看到子女时,即使上一秒有再大的火气,下一秒也会立即调整好情绪,眼神温柔的看着孩子,亲切地说:“怎么了?”
在傅雷的书信中,我看见了我父亲的身影,想起那一记记的“温柔杀”那种父爱的伟大就油然而生了。
也许,父亲就是如此,总在孩子不注意时流露出那种伟大而深沉的爱。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那双在背后默默注视着你的温柔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