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制度实施方案

时间:2024-08-16 01:00:15 作者:皮皮侠 字数:22382字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一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理想的教学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既要走在学生独立发展的前面,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布置弹性作业即分层布置作业的作法,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

分层布置作业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即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再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后反思必不可少;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而正是这些改变,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有极大的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课题选题的理论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能力是经过由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广泛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妥善地解决好既满足尖子生求知欲,又促进学困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一个矛盾。

A、知识与技能:

课题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预期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将就学生读、写作业分层,课后作业分层与预习作业分层,等等,这种阶梯作业效果与课堂融合进行系列分类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练习分层设计原则方法。

2.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促进。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且将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作业成果在课堂展示,设计在课堂教学之中与之融合。这样评价方式随之改变,从而真正做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B、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是经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深入讨论从而一致选择的课题,全体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刻的',具有强烈的主客观需要,这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烈的人文基础。

2.本课题一经提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科组申报本课题,同时街道教研中心的英语教研员也加入了本题组的研究行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强的经费保障和专业技术支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念内涵

“分层”作业理论: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运用恰当的训练策略,辅以不同的作业练习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开展研究性学习,形式比较新颖,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能够保持一种好奇的心态进行学习研究。

2、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有助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着重于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设计研究的过程,理论性强,学术、文字性要求高,所以,要把握好几个“度”:

(一)、把握好学生的尺度;

(二)、划分好教材内容的难易;

(三)、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的作业;

五、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流程,了解研究方法

1.介绍研究性学习

2.介绍研究方法

3.经验介绍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提供课题选择范围

成立课题组

协调分组情况,组织小组分工,选派组长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小组讨论研究,确定研究方案

引导方案确定

开题报告和评审

书写开题报告

指导书写开题报告,评审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搜集资料

问题研究

整编资料

指导研究过程

监督研究进程

指导资料整编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成果展示

分享交流

总结反思

评价交流

研究总结

六、总结提高

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意见与建议(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填写)。

教学要求与课程目标 篇二

1.教学要求

A.对学生

a.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等多种学习活动,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合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等。

c.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B.对教师

a.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b.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教科研能力。

c.通过与学生协作,能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和谐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2.课程目标

A.总体目标

a.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知到初步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观,联系实际形成良好

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b.通过学习,使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c.通过学习,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从而培养一定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通过学习,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B.年级目标

高一:上学期熟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及团队精神和对待科学的求真态度及探索精神。下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和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

高二: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进行答辩。

高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性反思能力,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底。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三

活动背景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学了课文后,学生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的`资料,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悠悠茶韵中品味书香。

活动目的

1、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宽茶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通过尝试制作茶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3、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科的综合,融语文、美术、自然、社会、劳动等各科于一体,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

学生:1、通过阅读书籍、考察市场、个体采访、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文化信息,编辑茶韵文集,制作小报,布置展版。2、自主合作制作茶食。

教师:1、准备课件及茶具、茶叶、开水等实物。2、有计划地指派一名同学担任这次活动的总指挥,具体协调和组织大家开展好前期的调查研究。3、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及相关网站。

活动过程

一、课前互动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聊聊好吗?

1、这两个星期你为今天的活动做了哪些准备?(生:找资料、逛书店、考察市场、到超市调查、访问他人、设计展板、制作茶食、准备茶具……)

2、通过这些途径,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

(生: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品种、有关茶的诗词对联、茶的药用价值……)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篇四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xx]6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制订《广东江北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一、成立“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 z、各年级级组长、各班班主任、高中各科老师。

二、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

每个学生都要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两年至少完成1个以上的课题研究。

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可获得获得15个学分,每个课题是否完成的依据是:有完整的《广东江北中学研究性课题审报表》;有研究性学习成果和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中的任务分解

1、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任务是:

①负责课题小组人员和课题小组组长的确定,每个班根据学生人数可安排10个小组,每个小组为6人左右为宜。

②指导课题小组自由选择指导老师,或协调老师选择课题小组。

③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给予学分的认定。

④对本班学生研究性学习结果整理归纳送交教研处备案,每学年推荐2~3个优秀课题上报学校。

⑤每学期召开一次研究性学习总结会或成果汇报展示会(要求至少有2名以上课程委员会成员参加)

2、导师:协助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主要任务是:

①利用课堂上课,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阶段,使学生愿意参加研究性学习,并产生一定的兴趣。

②协助班主任确定本班的课题小组成员和组长。

③指导课题小组自由选择指导老师,或协调老师选择课题小组。

④协助班主任,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给予学分的认定。

⑤协助班主任,每学年推荐2~3个优秀课题上报学校。

⑥协助班主任每学期召开一次研究性学习总结会或成果汇报展示会。

3、指导教师:每个班的课题小组可根据情况选择一个授课教师作为本课题小组的指导老师,授课教师也可根据情况选择课题小组,每位教师(主要是高一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少于25人。

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①指导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②指导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的完成(主要是要学生完整填写《研究性学习学习记录册》)。

③每学年把所指导的课题小组的《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学习记录册》和《研究成果》等材料进行整理,送交班主任和导师(班主任和导师根据以上材料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研究成果可以是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设计、科技作品、录象资料等多种形式)

4、年级组长: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具体组织本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协助教研处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搞好本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

5、教学处:指定专人负责研究性学习管理的具体事务,主要职责是:

①负责班主任、导师、和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②负责对每个班级学生学分的认定进行审核。

③负责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整理、归档。

④每学年负责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展示会,每学年编辑一本《研究性学习优秀研究成果集》。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参考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

3、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的研究、社会关系的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科技与生活等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的研究、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五、研究的步骤指导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课题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研究成果。

六、有关要求:

学校要求所有教师(特别是高一教师)都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全体教师要把这项工作看成是象上课和批改作业一样不可缺少的职责。每位教师(主要是高一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少于25人,并落入正常工作量中,达不到要求的视作未完成正常工作,超额完成的给以奖励,并与课时津贴和超工作量挂钩。导师的工作量学校将另行研究予以考虑。以后将教师是否有效指导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考核、奖励和晋级的重要指标。此方案根据学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的情况,以及学校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完善。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篇五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xx]6号)和《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实际,试拟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xx)中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高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形成具有关注人生、社会和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培养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开设方案

学校开设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按每周至少两节课排入正式课表中(第三学时可与其他学科整合或纳入假日、假期),以保证高中三年不低于216学时。主要用于集体讲座、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讨论、结果报告等。还须由学生自己安排课余时间进行。学校在每学年安排一个研究课题,也可在高中三年前五个学期每学期安排一个研究课题。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累计不少于3个研究课题。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是:从亲历经验切入,以切实适己的问题探究为线索,训练逻辑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整合学生自我的日记、语文学科的周记,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灵感悟等文本作业形式,由学生以自我为主积累成长之旅中的发现文集。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年级段剥离出来,由教研处统一聘任教师组成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学生分组、课题管理、课题鉴定和学分认定等。

指导教师:曾小巍、王恩波、梅联珍、林王源、吕智勇、尤永安、史辉跃、蔡丽丽、江伟亮、陶爱芬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式

高中三年共15学分,属计划内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上)为准备阶段;高一(下)、高二每个学期各安排1个课题;高三(上)为反思、提高和完善阶段。具体如下:

1.组织形式:①小组合作研究(4--10人);②个人独立研究;③个人研究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

2.时间安排: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完成3个研究课题。每周安排一个下午,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一般每生每学期完成一个小课题研究,每个小课题5个学分,三年必须完成3个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可以学生自行申报课题,组成1-6名学生的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填写申报表,由指导小组负责协调,组成研究课题小组。也允许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

4.学分认定:由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认定。

具备五个条件,可得3个学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

5.奖励机制:设立校长资助课题奖,每年评选出10个希望课题,予以资助奖,并选出优秀课题参加送省、市级评比。

附表:

年级 研究性学习 高一上 集中学习

占15课时(5个下午,每个下午3节课,下同)

内容:

1、研究性学习综述(第1周,讲座);

2、怎样找资料(第4周,讲座);

3、怎样调查(第7周,讲座);

4、统计初步(第13周,讲座);

5、怎样写开题报告(第16周,讲座)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占39课时

内容:

1、阅读一些“研究性学习”案例;

2、确定一批研究性学习课题;

3、分组,及组内分工;

4、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5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