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最新4篇】

时间:2024-01-14 03:59:04 作者:皮皮侠 字数:20443字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本站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物理说课稿》,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站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物理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和学情

本 节课内容在老教材中为选学内容,只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常识性的了解本节知识。新教材显得比较活泼,富于变化,多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形 象。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学 生对于颜色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七种颜色,学生嘴上说的是呱呱叫,“赤、橙、黄、绿、青、蓝、紫”,这种说法不但错误,而且很少有同学真正观察过七种颜色, 所以白光的色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前面声现象和光现象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仍会有部分学生无法设计出科学合 理的实验来,因此色散现象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光的色散和颜料的混合,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说教学资源

教师用:多媒体、电视机、投影仪

学生用:三棱镜、肥皂水、吸管、水槽、水、平面镜、白屏、各色的透明胶片、各色的彩纸、放大镜

四、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反馈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授课过程注重了以下两点:

1.注重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自然科学论的高度来指导教学活动,坚持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团体的协作来完成整个的探究过程,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画面---蓝天、绿树、红花,创设多彩的情景,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对于颜色,同学们都了解哪些呢?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这里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将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光的色散”我是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在漆黑的夜晚,你还能看到物体这些漂亮的颜色吗?

2.是谁把世界打扮的如此五彩斑斓?

3.看看窗外的太阳,太阳光是五颜六色的吗?那你见到过太阳光出五颜六色的光吗?

紧 接着多媒体展示彩虹图片。向学生解释阳光透过雨滴时发生了多次的折射而产生了这种美妙的现象。而后引导学生根据彩虹的形成道理,利用桌上的器材,也找到类 似彩虹的彩色条纹,并观察是哪几种颜色。在实验中,可能有的小组会直接地用吸管吹出肥皂泡,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案现象更稳定和便于观察。最后归纳总结得 出光的色散。这里要对学生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的描述予以纠正。

物理说课稿 篇二

各位老师: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自感与互感》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作为电磁感应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它是前四节内容的延续,另外本节课中,学生将正式接触到在实际电路中的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分析,可以为后面的交变电流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还有特别多的电路分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的习惯,也为以后的电磁学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第二是学生分析:对于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物理的高中生而言,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智力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从小小的实验现象引入概念,能够更为有效的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同时,高中生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对学习和科技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真正融入到整堂课的学习互动当中。此外,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学习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等相关知识,对自感与互感可能存在一定的了解,但是还缺乏严密的科学认识,同时不容易接受“自感”这一概念。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互感与自感现象;

理解互感与自感的定义;

掌握互感与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够解释互感与自感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自感与互感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是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体会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感互感现象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生活出发,使学生认识认识自感与互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自感与互感现象的本质;

教学难点:

自感与互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释生活中其他的自感与互感现象;

下面进入本次说课的重点——设计思想。

本节课强调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的教学特色,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演示小灯泡的“闪亮”现象的同时,一起分析探究产生小灯泡闪亮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突破了本节知识的难点。在“闪亮”现象演示实验中,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充分思考,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教学理念。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及问题讨论,及时解决了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疑问,减轻学生负担更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后作业几道实验现象分析题,摒弃题海战术,启发学生思维,既熟悉了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真正实现本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最后,板书设计,基于知识的内在联系,用简洁、清晰地展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与课件形成很好的互补。

物理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焦耳定律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为下一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知识储备,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b、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c、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安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生活上,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入手,理解电流的热效应;学习上,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累积,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探究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

2、演示实验

3、谈话教学

六、学法

1、探究学习

2、合作学习

3、理论联系实际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用5分钟时间细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进行新课

播放电炉工作时的画面,引入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对比电炉丝和导线,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并不相同。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猜想,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根据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由于此实验是演示实验,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电路,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结论我们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类似的实验,早在171年前就有人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人是谁呢?

让学生根据课本介绍焦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表示、符号意义及单位。

焦耳定律是焦耳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让学生结合物理课本,利用之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相关知识,试推焦耳定律的公式表示。培养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并认识到电学中各个物理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了解了焦耳定律之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利用电热的方面和电热给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思考怎样防止这类电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说课稿 篇四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所以电场强度是掌握电学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电学,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要让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首先要建立电场的概念,这是学生在学习本节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统观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

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少,电场线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3.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

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于“超距作用”的观点到场的提出的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协作性和继承性,法拉弟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

2、通过电场强度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对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

3、通过学习电荷的电场分布,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美感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

确定依据为本节课的中心是让学生认识到场的客观存在,及场的力的性质。由此引入一个物理量并恰当地定义它成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因此将它定为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有三个:一场强的定义方法;二场强和电场力的区别和联系;三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确定的依据有三个方面:一电场强度的引入过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容易发生混淆,三学生对电场线的分布往往只识其形而不解其质。

四、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如:启发式教学法、 “发现学习”教学法。

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协商讨论,突出主体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

五、教学过程

据以上的分析,教学中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掌握知识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大约需要3分钟)

首先提出问题(看幻灯片1)学生解答,之后我这样导言:力不能脱离施力、受力物理而独立存在,即力具有物质性,由此可知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这节课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认识它,一是定量描述,二是形象化描述。由此引出课题“电场强度”

意图:这样处理抓住要害,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发现矛盾,使学生不知不觉开始新的认知体系的建构。

2.新课教学:

首先电场的教学:(看幻灯片2)

让学生认识到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并通过类比的方式,克服学生陌生心理。之后强调本节课的知识主线: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作用。

然后进入电场强度的教学(大约需要17分钟)

创设问题情景:(幻灯片3)

1)两点电荷间静电力的产生用场的观点怎样解释?进一步说明场具有何性质?

2)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如何来认识它?

3)引入的试探电荷应具有什么特点才能真正反映原电场的性质?

4)同一试探电荷在某一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受力的大小方向一般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前四个问题,以电荷在电场中受力为主线,引出电场力的性质:即电场有强弱又有方向

(看幻灯片4)

1)能否任意选取一个电荷,用它在电场中某位置受到的电场力表示该点的电场的强弱和方向?为什么?

2)同一试探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不同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位置受力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电场力即与试探电荷电量有关,又与电荷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据此试问:F/Q是反映了谁的量?

显然我们应引入一个物理量,并对它恰当的定义,使其充分反映场的强弱和方向,引入的物理量就叫场强吧,该如何定义它呢?

意图:通过以上合理设问,明确思维轨迹。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场强引入的思路及其物理意义,即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一。而在下面的问题中又顺理成章出开始了对场强的进一步的认识。(看幻灯片5)

1) 前面用比值法定义了场强的大小,场强的方向又如何定义呢?

2)由定义式E=F/Q和力学单位制确定E的单位和其单位在数值上含义。

让学生思考在E=F/Q中Q是什么电荷的电量?能否推出E∝F、E∝1/Q

而场强E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

最后让学生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归纳电场强度物理意义、定义及其特点

电场强度是对电场的定量描述。但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为便于我们的研究,需要把它形象化的表达出来,物理学中用一系列的曲线来代表电场。

⑶由此引出电场线教学(大约需要12分钟)

幻灯片7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类比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首先复习初中所学的磁感线的定义,并通过条形磁铁磁感线的分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磁感线的疏密同时反映了磁场的强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画电场线也需要以一个恰当的规定为前提,经过这样处理使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从而使学习形成最大的正迁移。

在类比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幻灯片8)

①让学生总结出画电场线的两个规定

②在了解了匀强电场定义的前提下,画出它的电场线?

③在做完教材41页例二后,画出孤立正电荷、负电荷电场的电场线

④不要求画出等量同号、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2-7, 找出:

电场线的方向特点

电场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之后观看图片和动画:(幻灯片8、9)

最后学生注意观察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总结电场线全部特点

意图:通过恰当的类比,潜移默化、突破难点教学难点三。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使学生获得创造体验的同时把握根本。

3、课堂练习:(大约需要10分钟)

为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将安排如下练习:

1)在电场强度教学结束时,练习教材例题一,巩固F=EQ表达式的应用。

2)在引导学生画孤立点电荷电场线之前,练习教材例题二,即巩固定义E=F/Q,又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3)通过让学生填写场强与电场力的区别与联系的表格,即考查、反馈了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突破了此教学难点二。

4、课后小结:(大约需要3分钟)

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畅谈对本节课知识上的收获,思想方法上的领悟,教师在评价的同时加以补充。意图是帮助学生梳理全节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领会研究方法,特布置作业如下:

1)课后练习⑴⑵⑶

2)阅读课后的阅读材料“用比值定义物理量”

6、板书设计

以上即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就是本站范文为您提供的4篇《物理说课稿》,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本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