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2024-07-18 01:00:38 作者:皮皮侠 字数:30883字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篇一

津沽高中 田克君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背诵。

3、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实词意义。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引入《论语》(语录体散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和介绍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图片。)

二、正字音,朗读

论语    说    愠    罔     殆     诲人不倦    女    识     哉

三、理解文意(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每一则语录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读背诵。然后进行集中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

第一则:掌握 “时”(按时)“说”(通“悦”,愉快)“乐”(快乐)“知”(了解)“愠”(怨恨)“君子” (有道德修养的人)

——讲学习方法与态度和个人修养,不断学习,方能牢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第二则:掌握 “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领悟)新”和“可以”(可以凭)的含义。

讲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第三则 :掌握“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疲倦而无所得)的意义;

——讲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方有所得

第四则:掌握 “诲”(教导)“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这)的意思。

——讲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掌握“谓”(称)“耻”(以为耻)“是以”(因此)

——讲学习态度,要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四讨论: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讨论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示?

五作业 :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背诵

二分析

第六则:掌握“识”(记)“厌”(满足)“倦”(疲倦)

——讲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默记成育,积累知识,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第七则:掌握“三”(虚数,几个)“从”(顺从,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讲学习方法: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第八则:掌握“知”(懂得)“好”(喜欢,爱好)“乐”(以之为乐)

——讲学习态度: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第九则:掌握“川”(河流)“斯”(这)

——讲学习态度: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惜时间,勤学不辍。

第十则:掌握“尝”(曾经)“寝”(睡觉)“以”(用来)“益”(好处)

——讲学习方法:要学思结合,亲身实践胜于空想,意同第三则

三小结“而”的用法

——1、顺接(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2转接

四总结有哪些是讲学习方法,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

五讨论:哪则《论语》令你的受益最大?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六小结本课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七练习

1见课后练习一、三,使用课件。

2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给出的短语中的三个以上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F、敏而好学  G、不耻下问  H、默而识之  I、学而不厌 J、诲人不倦

K、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L、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背诵

九总结古文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十、板书

论语

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诚实勤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老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篇二

一 背诵全文。

略。

二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恨,怨恨。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疑惑。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辱。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诲。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指优点。

三 说说下列各句的意思。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四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并选择一些你喜欢的语句抄在笔记本上。

此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识记和归纳的能力。难度不大,但要认真思考。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 教学建议

理解内容,当堂背诵。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着重弄清实词的含义,不必在虚词和翻译上面花太多的时间。学生粗知大意之后,即转入背诵。训练背诵的方式可以灵活。比如可以先是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读过几遍之后即可试着全班同学齐背,然后继之以分行背诵和个别背诵。也可以先由个别同学背诵,而后分行背诵,最后齐背。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总之要造成背诵的气氛。力争当堂解决背诵问题。练习可以放在课后做。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篇三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 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 、 “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论语         乐:不亦乐乎      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明确:

⑴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⑵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⑶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让学生自由谈)

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结束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四)梳理、总结、扩展

《〈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方法,第一则、第五则 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 ]

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板书设计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篇四

一、 教学目的:

1. 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 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 诵读欣赏。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 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课上交流。

2. 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

3. 《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

四、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 学法指导: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引入《论语》。

(二)、教师简介《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播放朗读磁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三)、诵读欣赏。

1. 学生齐读。

2. 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

3. 听朗读磁带,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 教师指导美读,指名学生朗读。

(四)、指名学生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扼要分析,最后归纳总结。

(五)、巩固。进行背诵默写比赛。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篇五

1、知识与能力:

初步培养朗读,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学习“愠,君子,罔,殆,省,弘毅”等文言实词的含义,熟练背诵全文,训练文言文语感。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自我解疑以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疑点难点的能力,加强其课堂参与意识,学习总结“留,删,增,换,调”等翻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所涉及的学习方法,态度及为人修养,对照反省自己。

1、以朗读促理解,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做独立思考,联系本人实际,以加深体会。

1、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登录网站,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2、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扫清字音障碍。

多媒体课件。

一、交流收集材料,创设阅读情境

(课件片头:古典音乐伴奏,背景为竹简滚动,孔子不同画像轮流出现。)

曾听过山东一位副省长非常自豪地这样向媒体宣传山东:“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看来,孔子真不愧是我们山东的“品牌”人物。我们身为孔子的老乡也是倍感荣耀,那你对咱们这位光辉而伟大的老乡又了解多少呢?

(学生交流。)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庙朝圣,“半部《论语》治天下”,其貌不扬却倍受尊崇,早年虽有抱负却不得伸展,儒家创始人……)

大家想亲身聆听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谆谆教导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十则。

(设计意图:利用孔子是山东老乡这一激趣点,吸引学生,培养其课堂参与意识,并注意把课文与多媒体网络有效链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三、疏通文意,扫清障碍

背诵格言,名句。

对照自我,找差距。

(设计意图: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有知识能力,有情感态度,便于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四、朗读感知

1、扫清字音障碍:

抽生读,注意语音,停顿,重音,语调,语速。

重点字词,如:不亦说乎三省诲女是知也的读音应讲解清楚。

课件展示:

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不亦说乎愠三省罔殆诲女是知也凋

2、反复朗读:

范读,领读,抽生读,齐读,分组读等不同形式反复练习。

3、扫清字义障碍:

⑴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依靠小组合作探讨,解决疑难点。

⑵教师不时参与各小组讨论,适时点拨,并指导其总结解释文义的方法。

⑶全班质疑答难,以学生反复朗读,自我感悟为主,教师略作点拨,不作字字对照,不深讲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文言句式等。

⑷总结归纳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倾听学生的理解发言,及时点拨,鼓励,可引导其用“留,删,增,换,调”等字概括。

(设计意图:以学生小组间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训练学生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五、深层体味

孔子的思想不应只熟记在口头,更应该领悟在心里,指引你今后的行为。我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感触颇深,我觉得和大家一起学习,使我也增长了许多知识,在座的每位同学都可以称得上是我的老师,李欣对同学进行帮助时特别有耐心,从不厌倦;王云飞在科技小制作方面很有创意;岳美彤多才多艺,信心十足,这些都很值得我学习。那么,你认为孔子的哪一句对你的震撼最大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有特长的同学可运用图画,音乐歌曲或其他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诠释对本文的理解。)

1、把学习当作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温习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更是升华认识的过程。

3、学习做人都要坦诚,谦虚,有热情。

4、善于“以人为鉴”,经常学习他人的优点。

5、学习亦“任重而道远”,学生也应“不可不弘毅”。

6、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不可任性自私。

……

学生发言如太平淡,教师应引导从自身找差距,引起心灵震动。

学生发言如太单一,教师应引导从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多角度思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践,引起心灵共鸣。教师的示范引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信心与欲望。)

六、名句积累

1、根据刚才的交流,你一定找到了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句子。抓紧时间背下来,小组四人开展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多又准确。

2、全班比赛,背诵本文所学的成语,格言,评出一名“孔子最佳小弟子”。

3、根据具体环境,用《论语》中的话来回答:(课件展示)

如:

体现学思应结合的句子:

体现要善于向周围人学习的句子:

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积累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背诵量,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观念之一。)

七、扩展延伸,求异创新

1、孔子的《论语》大多是向弟子传授学习方法,态度,为人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在“教书育人”上建树颇高。可大家发现了吗?《论语》十则中有一则是写自然景物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老师认为这则应划掉,它只是孔子闲暇赏景时所说,没有什么深刻哲理,你同意吗?

建立矛盾冲突,引起学生辩论,真理“渐出水面”:这句话是形容越是在危难之时,在紧要关头,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品格,内在性格。你能说出像松柏一样的人吗?(革命战争时期英勇奋战的烈士,抗洪第一线上的战士,抗“非典”过程中的勇士们等等)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也有人认为:“己所不欲,可施于人”,你更同意哪一种观点,说出理由。

为避免空洞议论,可提醒学生用生活小事为例,深入浅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结合自我认知,辩论研讨的能力,不一定真能提出孔子思想的漏洞,只求在辩论中提高认识,加强理解。)

八、课外延伸

把今天辩论的两个问题,做进一步深入思考,整理成文。

课前利用孔子是山东老乡进行激趣的过程较为成功,有力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交流讨论较热烈,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想,找差距,更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但在小组交流质疑,总结文言文理解方法时,学生受年龄,基础的限制,表现不理想,以后授课注意学生实际,既要备课文,又要备学生!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篇六

课题:《论语》十则

教材分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②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②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

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教师引导明确有关资料。

二、认定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注意以下词语: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诲汝  是知也  弘毅  死而后已  后凋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五、重点探究:

1.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 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 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

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提出要求: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需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诲女知之乎!

六、课堂训练:

1.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2.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3.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4.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5.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七、课堂总结: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八、布置作业:① 背诵课文。②抄写、识记字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注音、释义:   说     信     愠     三省

2、翻译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课文探究:

理解后五段内容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需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怎样看待“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从“我的学习方法”或“我从《论语》学到很多”两个题目中任选取一个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论语或格言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字数300字左右。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学习方法:1、3、4、

学习态度:5、6、7、

修身做人:2、8、9、10、

教后反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6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