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语文《芣苢》教案

时间:2022-07-15 05:05:05 作者:天下 字数:15988字

这首诗采用重叠的手法,通过几个动作的变换,便将劳动的丰收和快乐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节奏简单而明快,这和采芣苢的动作和劳动者的心情都恰相一致。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必修语文《芣苢》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语文《芣苢》教案

《诗经》全集三百余篇,每篇都深入人心。《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在高一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经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对《诗经》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其表现手法了解很少,这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去努力改变。

《芣苢》

一、导入新课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

二、印象《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三、整体感知

《诗经》全集三百余篇,虽篇篇皆为奇葩之作,却不是每篇都深入人心。唯《芣苢》最搏人喜爱,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四、全诗赏析读。

1. 《诗经》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2.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明确:

(1)声韵上的特点。

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o),第五句中的“袺”(jie),第六句中的“襭”(xie),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

(2)用词上的特点。

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长三用,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3. 《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明确: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4. 《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 些?

明确:《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铺陈直叙的赋,以物喻物的比,触物兴词抒发情感的兴,这些手法的娴熟运用,在《诗经》各篇章中俯拾皆是,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共同为作者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极少数诗歌全篇运用单一的手法,绝大多数诗歌往往同时兼具不同的艺术手法,多是交叉使用,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最佳的表达效果,使各诗篇都独具匠心。

5.《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6.小结:

《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芣苢》原文及注释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芣苢(fúyǐ扶以):车前子,嫩叶可食。 采采:繁茂的样子。 薄言:语助词,这里含有劝勉的意思。 有(古时读yǐ以):获取。 掇(dūo多):拾取。 捋(luō罗):撸取。 袺(jié节):用衣襟兜住。 襭(xié协):将衣襟的一端别在腰上兜住。

《芣苢》赏析

【赏析】

这首诗采用重叠的手法,通过几个动作的变换,便将劳动的丰收和快乐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节奏简单而明快,这和采芣苢的动作和劳动者的心情都恰相一致。诗中虽然没有繁文缛节的描写,但在这种欢快情绪的感染下,足以让人生出想象的翅膀,驰骋于明丽的阳光下、青青的旷野中。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得好:“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必修语文《芣苢》教案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

★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 教科版语文鞋教案模板

★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

★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10篇

★ 语文文学曹刿论战优秀教案总汇3篇

★ 高中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三年级藏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

用户评论

■□丶一切都无所谓

这篇文章分析了 《obut 》,很有深度,让我对这首词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以前只关注那句“花的颜色变了”,现在才知道诗歌表达的是一种更深刻的情感变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我印象中小学的时候学过的《芣苢》一直比较印象模糊,这篇教案讲解得很详细,把重点都解释明白了,让我重新认识了这首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清晰的声音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这份教案设计的非常全面,包含了课文的解读、理解方法,还有互动游戏设计,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熟悉看不清

说实话,这篇《obut 》,分析有些过于学院派了,读起来感觉比较枯燥,希望可以加入一些更生动的举例或者故事来增加趣味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傲苍穹

为什么一定要把《obut》做成必修课?我觉得很多诗歌都表达了人生的哲理,不必要局限于特定几首而已。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这套教案太棒了!我打算在课堂教学中参考一下,尤其是互动游戏的部分,很有创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核心思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对于语文学习,我一直认为重点在于积累和领悟,而不是死记硬背。这篇教案虽然很全面,但我更希望能够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做得更多一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之前一直以为《obut》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读了这篇教案才发现它背后的含义相当深奥,有文化底蕴的同学或许能理解但普通学生可能难以感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恰十年

这份教案很适合课堂教学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语文基础偏弱的学生来说,更能帮助他们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花为谁悲丶

我很欣赏这篇教案对《obut》深度解读的内容,让我明白了一个课文隐藏的奥妙之处,这让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败类

我感觉这种教案模式比较单调,缺少一些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加入一些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望的后半生

我觉得《obut》虽然是一首很有价值的诗歌,但放在必修课上是否合适?应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笑√倾城

老师课堂教学配合这份教案讲解应该很生动有趣,特别是那些插图设计,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非常实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罪歌

这篇关于《obut》的教案分析得太深入,感觉有些晦涩难懂,需要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避

作为一名语文爱好者,总是很愿意沉浸在古代诗词的世界里,这篇教案让我重新感受了《obut》的美好之处,它不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承载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幽梦

我希望这份教案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obut》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级床震

对于学习古诗词,我认为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知识去解读,这篇教案提供的分析角度比较独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意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怕挣扎

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例如诗歌朗诵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体验《obut》的魅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