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4篇

时间:2025-03-30 15:59:38 作者:皮皮侠 字数:13266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班教案4篇 中班活动教案,以供参考。

中班教案1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对艺术的兴趣点。

  教学重点:

  1、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结合。

  2、动手做捏,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揉出来的造型很美观。

  教学方法:启发式、多媒体、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课件,超轻粘土,雪花泥,工具。

  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3分钟)

  同学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思佳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创意手工课程的学习,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进步。大家用掌声欢迎欢迎我呀!谢谢。

  2:那我们今天会做什么好玩的呢?

  海底世界里面会有很多小动物是不是呀?都有什么呢?

  鲨鱼,螃蟹,各种鱼,章鱼

  3:那你们见过章鱼么?

  在哪里见过?

  爸爸妈妈带我去海洋馆见过

  4:它都长什么样子的呢?

  有很多脚丫子,很可爱是不是?

  5: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做一个可以捏的小章鱼好不好?

  好

  手工创作部分:

  播放PPT,老师当场做示范。

  家长时间:

  通过今天的手工课让孩子了解了黏土,雪花泥,分别的颜色和用途,让孩子们更加的去喜欢做手工,由简到难,慢慢学习。

  家庭作业:

  回家看着老师做的视频,自己DIY小章鱼造型,赶快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吧。

中班教案2

  目标:

  1、 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初步了解多种多样的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幼儿有兴趣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准备:

  1、 幼儿事先观察过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门。

  2、 教师、幼儿共同收集多种有关门的资料。(照片、图片、录像、等)

  3、 版面布置若干。(幼儿发现的用图画进行描述;幼儿拍摄或收集的各种门的照片)

  过程:

  一、 看图讲述:快餐店的旋转门

  l 毛毛和爸爸准备到哪里去呢?这家快餐店有扇怎样门?(播放照片)

  l 爸爸怎么了?为什么爸爸进不了门?该怎么进门?

  你们有谁走过旋转门?旋转门怎样进、怎样出? (播放录像)

  l 现在爸爸和毛毛怎么进了门?他们买了什么?

  l 谁在门里?谁在门外?怎样才能同时出门?

  l 旋转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进去出来不用等待)

  二、 分享交流,幼儿自由讲述,并出示幼儿自己记录的画、照 片……

  1. 你们看见过哪些有趣的门?(防盗门、自动门、旋转门、 感应门、卷帘门……)

  2. 你是在哪里看见这么多门的?(小区门口、商店、饭店、商场、超市、停车库……)

  三、 看看老师带来的门。

  1.刚才小朋友说到的感应门老师这也拍了一段录像,我们来看看。

  l 感应门又是谁造的呢?他们为什么要造这种门呢?(方便)

  2. (插播录像自动伸缩门)我这里还有你们说到的自动伸缩门,我们来看看设计师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门?

  四、 给门分分小组。

  从做门的材料上分:有木门、金属门、玻璃门

  从门的形状上分:有拱形的门、长方形的门

  从开门的形式上分:有旋转门、伸缩门、卷帘门、推拉门、移动门

  五、 造门游戏

  刚才我们看了说了那么多的门,知道设计师和工人叔叔会设计制造各种门。现在我们能不能就用身体来造各种各样有趣的门呢?怎么造?

  感应门——两人并排站立,走到跟前,同时向两边移动,走后复员。

  旋转门——两人并排朝相反方向相靠,一手前平举,一手侧平举,走到跟前,推门旋转,出门停下。

  伸缩门——众人列队,后面的人双手平搭在前者的肩上,走到跟前,前面的人向后退,最后一人不动,出门后复员。

  六、 还有什么不一样的门?(车门、电梯门、天安门、凯旋门)

  七、 结束

  今天我们用身体建造了平时我们看见的有趣的门,造得真棒。我要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好吗?

中班教案3

  主题目标:

  1、继续回忆过年的欢乐情景,乐意表达过新年的快乐,体验新年后老师、小朋友见面的愉快心情及相互关爱的情感。

  2、了解新年的习俗,感受收集和分享的快乐。

  主题内容:

  周一:科学《小动物做客》

  周二:泥工《红红的糖葫芦》

  周三:语言《糖果雨》(脱班)

  周四:艺术《包春卷》

  周五:区域活动

  科学:小动物做客

  活动目标

  1.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学习怎样做客和接待客人。

  2.尝试把小动物和它喜欢的食物进行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小动物图片:小象、小熊、小狗、小猫、小兔、小羊、小鸡。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导幼儿回忆过新年做客的情景。

  新年的时候,你去谁家做客了?他们是怎么招待你的?(渗透敲门礼仪)新年的时候,谁来你家做客了?你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2.招待小动物客人

  (1)逐一出示小熊、小狗的图片,师幼谈话:谁来了?我们应该怎么问好?;.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教师引导幼儿说“XX,你好!欢迎来我家做客”“请坐,请坐!”等礼貌用语)

  (2)讨论:客人到齐了,可以怎么招待他们呢?

  (3)给客人唱歌、跳舞、表演节目。

  教师鼓励幼儿能大胆地到集体面前表演节目,(或和好朋友结伴一起表演)以表示对小动物来做客的欢迎。

  (4)讨论:客人肚子饿了,它们爱吃什么呢?

  (5)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页“喜欢吃的食物”,让幼儿练习根据动物爱吃的食物进行连线。

  3.游戏“客人来了”。

  (1)教师扮演“客人”,到小朋友家做客,小朋友接待。

  (2)请一位幼儿扮演“客人”,请某一位幼儿扮演“主人”,接待客人。

  活动反思:小班幼儿已有做客和招待客人的生活经验,而且在平日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玩手指游戏“开门”,在该手指游戏中延伸出各种动物来家做客时小兔如何招待客人,所以对小朋友来说,如何招待客人是没什么问题的,请客人坐下,给客人端茶,送好吃的都能体现,重点主要放在学习做客方面,首先敲门礼仪是最基础的,相信平日里孩子们很少自己去敲别人家的门,因此当我示范正确敲门的方法时,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主动学习,不过在活动中孩子们比较兴奋,容易围上来,因此活动后我反思到可以分小组让幼儿自主表演,也能防止幼儿围拥上来的现象。

  泥工:红红的糖葫芦

  活动目标

  1.学习团圆的技能,掌握用小棒穿“糖葫芦”的正确方法。

  2.对泥工活动感兴趣,能努力玩成作品。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过年真好》

  2.红色橡皮泥、泥工板人手一块,小棒人手一根(两头不要过于尖);草把(供幼儿插作品用)

  3.教师自制的“糖葫芦”一串。

  活动过程

  1.出示自制的“糖葫芦”,导入活动。

  卖糖葫芦喽!好吃的糖葫芦哦!快来买哦!

  2幼儿观察糖葫芦,教师提问。

  糖葫芦是什么颜色的?糖葫芦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圆的糖葫芦是用什么穿起来的?

  3.幼儿学习制作“糖葫芦”。

  (1)教师示范:团泥、搓长、分段、搓圆。

  (2)幼儿使用橡皮泥制作“糖葫芦”。

  4.幼儿学习穿“糖葫芦”的方法。

  (1)糖葫芦穿在什么地方?怎样拿小棒最安全?怎样穿得最结实?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注意使用小棒的安全。

  5.把作品插入草把中进行展示,总结评价。

  (1)小朋友做的“糖葫芦”都很漂亮,大家快来买喽!看看谁的“糖葫芦”最受欢迎。

  (2)教师与幼儿一起使用《小朋友的书-过年真好》第11-12页“冰糖葫芦”,学习朗诵儿歌《冰糖葫芦》。

  艺术:包春卷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能随着音乐边唱歌曲边有节奏地表演“包春卷”。

  2.感受过年“包春卷”的乐趣,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事先了解幼儿过年“包春卷”的经验。

  3.手帕(皱纸)、小的动物毛绒玩具与幼儿人数相等;浴巾两人一条;已包好的春卷一盘。

  活动过程

  1.回忆“包春卷”的过程。

  出示已包好的春卷,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你们会包春卷吗?是怎样包的?

  2.欣赏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一遍。让幼儿练习XXXX十六分音符:边拍手边按节奏念。

  3.学唱歌曲

  (1)幼儿跟教师唱歌曲两遍。

  (2)教师演唱前后两句“包春卷”的不同唱法,让幼儿分辨并学唱。

  4.游戏“给小动物包春卷”。

  (1)教师提供每位幼儿一块手帕和一个小毛绒动物玩具,让幼儿边唱歌曲边用手帕把毛绒小动物包起来。

  (2)幼儿交换毛绒玩具后,再次边唱歌曲边玩“包春卷”游戏。

  5.幼儿合作玩游戏。

  (1)将毛巾铺在地板上,请一幼儿做春卷的“馅子”,躺在毛巾的一端随包春卷的动作滚动,另一幼儿拿着浴巾“包春卷”,一边唱歌,一边用浴巾把“馅”包起来。

  (2)请幼儿自己找一位好朋友,两人一条浴巾,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包春卷”的游戏两边。(第二遍时互换角色)

  6、创编游戏。

  除了包春卷,我们平时还包过什么好吃的?请你用动作表演一下!

  活动反思:

  “春卷”这一食物在我们南方其实很少有家庭会经常做来吃,所以出于这一原因,我在活动前用照片让幼儿来感知了解,也有幼儿将春卷和麦饼筒混淆,因为形状非常相似。歌曲《包春卷》本身对幼儿来说简单易学,朗朗上口,加上游戏形式的表演唱,幼儿兴趣非常浓厚,不过孩子在参与该游戏时,特别容易兴奋,导致收不住,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遵守活动规则,而是自由游戏,如果我在活动前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比如分组表演,或者用颜色标记来指导幼儿轮流游戏,可能活动常规不至于这么乱,活动亮点在创编环节,幼儿对包饺子、包麦饼筒、包包子等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孩子们能马上创编出来,并且愉快地投入到创编游戏当中。

中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关系。

  2、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位置。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巾盒10个,10种不同小动物图片(幼儿喜欢的)、标记小花和大树。

  2、数字卡1—10,“前排”和“后排”卡片,小礼物若干(幼儿课前准备好)。

  活动过程:

  1、出示10个空盒排成一排房子,请幼儿猜猜有哪些动物要住进去?

  2、逐一将小动物住进房子,大,考吧、幼师,网出,处!要求幼儿记住你喜欢的小动物分别住进了哪间房?

  3、游戏:送礼物。

  (1)出示小花和大树,请幼儿给小动物们送礼物。

  要求:先说出你是从哪边开始数,想要把你的礼物送给第几间的哪个小动物。

  (2)抽数字牌送礼物。

  4、将10个空盒排成10楼高的大楼,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住进高楼里,并说出他们分别住进了第几层楼。

  5、再将空盒排成前后两排,先抽数字,再将小动物送进相应的房子里。如抽到前排5,则把礼物送给前排第5间房子的小动物,按照此规则玩序数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前由幼儿自己选出喜欢的小动物和准备好小礼物,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对序数游戏很感兴趣,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但在中班的序数教学中大多是排成整齐的横列,在初步认识序数的时候,整齐的排列、习惯性的排列,都有助于幼儿较快地认识序列中序数的关系。而这个活动用了三种序数形式,幼儿都能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即使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大部分幼儿也能很快地知道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序数”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