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以供参考。
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1
装 订 线 武城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导学稿 初三__班
姓名:______ 学号:___ 评价:______
§16-1 分子热运动
时间:2013年1月__日 课型:新授 编制:王延刚 授课: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难点:对分子概念及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地做_______________;(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和_____。
2、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肉眼是看不到的。
3、在物理学中,常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我们就是通过______现象来判断分子是运动的。
4、扩散现象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_。温度越____,分子的热运动越______。
6、一根铁棒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又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7、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______斥力。②当d<r时,引力______斥力,作用力表现为______。③当d>r时,引力______斥力,作用力表现为______。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得__________,可以忽略不计。针对练习:
二、课堂探究:
针对练习:
三、课堂检测:
四、课后作业:
五、学习反思:
1、将两块表面干净的平滑铅块压紧后,能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并能吊起一块适当的重物,这种现象说明()
A.分子间无间隙,所以能粘在一起 B.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 C.此时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
3、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4、(2011柳州)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初三物理16-1第1页(共3页)
武城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导学稿 初三__班
姓名:______ 学号:___ 评价:______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5、(2011山西)“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如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6、(2011沈阳)沈阳市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当有人在你身边吸烟时,你会闻到烟味,这是因为()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2011吉林)能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现象是()A、花香四溢 B、漫天沙尘 C、落叶纷飞 D、细雨绵绵
8、(2010镇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9、(2010广安)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宜人 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10、(2011淮安)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1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12、(201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13、(2011扬州)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 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14、(2011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15、(2010衢州)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16、(2010芜湖)芜湖四季如画。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初春的镜湖柳絮飞扬 B.盛夏的陶辛荷花飘香 C.深秋的赭山落叶飘零 D.寒冬的长江烟波浩淼
17、(2010安徽)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18、(2011株洲)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
1、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装入半管水,再倒入半管红色的酒精,过一会儿我们会发现玻璃管中的水也变红了,并且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也下降了,这两个现象说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描写春情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
初三物理16-1第2页(共3页)
武城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导学稿 初三__班
姓名:______ 学号:___ 评价:______
3、(2011莆田)、高档红木家具加工场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檀香,这是______现象,是红木分泌出的芳香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结果。家具在制作过程中,木头交接处要留有适当的缝隙,因为随着季节的变化,木头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用布对家具表面进行“磨光”处理,布与家具表面之间的摩擦属于______摩擦。用力“磨”是通过增大______的办法来增大摩擦的。
4、(2010临沂)如图所示,液压机活塞A、B处于平衡状态,活塞B的面积是活塞A的20倍。现用20N的力竖直向下压活塞A,为使活塞仍在原位置保持平衡,竖直向下压活塞B的力应为______N。施加压力后发现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间存在_____力。
初三物理16-1第3页(共3页)
装 订 线
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2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4页
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杨兵蔚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课中,及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见到过一些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等问题,并不清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和课件,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及随时关注周围各种自然现象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推理微观世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存在的理由与情况。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五、教具准备
一烧杯热水、一烧杯冷水、墨水、投影仪。
六、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演示,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平衡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比如气体。就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而气体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与斥力,只有相互碰撞时才有力的作用,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但不能无限压缩(碰撞时才有力)。
4、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②、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③、分子之间有间隙。
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组成二、扩散现象
三、分子间力
1、组成:
1、现象及定义
1、分子在运动但物质又是聚合的说明有引力
2、分子大小
2、扩散现象说明:
2、分子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四)、课堂练习
1、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 C.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物质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2、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A.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B.小木棍容易被折断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D.被雨淋湿的衣服很难脱下来
3、在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中放入相同的糖块,问:一段时间后,哪一杯水更甜?
4、零下500C的冰块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为什么?
5、镜子摔破后,为什么不能重新组成一面好镜子?
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
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实验较多,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准备
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量筒、硫酸铜溶液、两个
铅柱、烧杯、墨水、热水。
六、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但大家有没有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在一个微小的灰尘中,都有大量的分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教学互动 互动1:分子运动。
明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教师小结: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互动2:气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
教师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学生认真观察几分钟后发现,上面瓶子和下面瓶子里的颜色是一样的,说明了气体的扩散现象。使学生
通过推理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互动3: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
学生观察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以及阅读书上材料,了解到气体、固体和液体都存在扩散现象。
互动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明确
通过演示向凉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墨水的实验,学生讨论后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互动5:由学生组织对分子的运动进行推测。
明确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互动6:分子间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明确
教师由演示实验:两个铅柱接在一起,下面甚至可以吊一个物体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又由固体或液体难以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存在的,只是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
3.课堂练习
(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引力。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一匙糖放入水中后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
(2)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C)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分子间的斥力为零
C.棉线、铜丝的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D.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C.扩散现象在高温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都能进行 D.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4)把糊状乳胶涂到平整的木板上后,再把两块木板压紧,它们就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了.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之。
答案:固体分子之间有引力。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我们又称这种现象为扩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当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实验、猜想、类比等学习的方法,我们要从中学会通过直
接感知去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三)布置作业
1.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
2.自制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浸入肥皂水后,有肥皂液薄膜附着,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看棉线将怎样?为什么?
(四)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三.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